跳到主要內容

折疊式登山杖比一比

台灣的登山杖真的不便宜,好一點的一支要二三千,殊不知這一支的價格在國外是兩支一組在賣啊。

BD跟LEKI的折疊登山杖算是這一塊的領頭羊,尤其是BD的Z-Pole幾乎就是折杖的代名詞,不過LEKI後起直追,把自家直杖的功能全都搬到折杖上,版本也愈做愈多,每年也都會做一些小改款,換個顏色之類的,反觀BD的折杖似乎就沒再聽説有什麼變動。

會選用折杖,好處當然是收起來比較短,可以完全放進包包裡或側袋,缺點當然就是比較沒辦法對抗應力。我有次下坡滑倒,把BD的鋁版折杖弄彎了,本想自己把它扳直,沒想到居然把它給扳斷了!

好,接下來就來比較一下兩家的折杖。
Leki Micro Vario vs Black Diamond Distance Z
以重量來說,BD Distance Carbon Z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固定長度110cm一對只有285g,可調長度的Carbon FLZ 105-125cm一對355g,手上這一對Leki Micro Vario Carbon Lady女生版110-120cm一對424g,不算是羽量級的,但也比大部分的直杖輕了。

設計上的差異先從握把來,BD的握把有做一些鏤空,除了減輕重量也增加一些抓力,手汗或下雨時握起來也比較透氣。握把的延長做的不像LEKI那麼長,甚至握下把是有些短,但是中間有一小塊突起,除了握上把時可以有撐拖,握下把時可以把虎口跟食指握在那邊,當作往下施力的支點,跟手掌的長度也剛好。LEKI的握把號稱「人體工學把」,上把很好握但下把有點太瘦,雖然有菱格切紋增加磨擦力,但下把沒有BD好用。

握把頭就是Leki的強項了,面積跟掌握的角度都沒話說,但也增加了不少重量。BD的腕帶是用魔鬼沾來調整長度,有分左右手,雖然很透氣但材質偏硬,如果沒帶手套會覺得腕帶邊緣有點刮手。Leki的腕帶材質很輕柔,但我覺得太軟不好穿,也不確定是否耐用。

杖身的部分,Leki是亮面烤漆,BD是直接噴漆摸起來沙沙的,字樣容易磨損。調整長度的快扣Leki比較精緻,轉輪外露方便調整鬆緊,BD要動用其他工具。使用起來也是Leki比較好操作,而且Leki調整長度那一截很滑順,疑似裡面有加絨毛的感覺,BD就很直接,刻度很容易就磨掉了。
再看杖尖,反而是BD比Leki來的好,擋板有開口,收折時可以跟其他段扣在一起,碳鋼杖尖也可以替換成塑膠的。但Leki的杖尖叫Flex tip,在遇到過大的側向應力時,會從杖尖處斷開,避免杖身折斷。這算是一種保險裝置,希望我不會用到。(因為台灣沒賣,所以我買了兩附替換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etzl Actik 300流明

  年初看到Petzl的新頭燈興奮了一下,居然把亮度直接打到三百流明以上,也把整個產品線重新分類,重點是全部改成可以同時支援Core鋰充電池跟普通AAA電池 。但鋰電池跟舊款Core長的不一樣,也沒辦法用在舊的頭燈上,當然也不能放在其他品牌上啦!跟Blackdiamond Revolt充AAA鎳氫電池的想法也不大相同,至少BD的電池可以給其他電子產品用。 Petzl一改款,看BD也跟著把旗下主力頭燈亮度提升到300以上:Storm 350lm,Spot 300lm,Revolt 300lm,我相信亮度提升是燈廠一直在做的事,只是Petzl一下大躍進,BD應該也是有點怕怕的才是,畢竟Petzl一直都不是主打流明規格。Actik算是把原來的Tikka+(110lm 2LED)跟Tikka XP(120lm 3LED)做了整合,這兩顆規格太接近,應該是把Tikka+除掉了,保留XP的遠/近/紅3LED模式。 Actik有兩個版本,300lm跟350lm,350lm直接附Core電池,300lm的要另外買。350lm的Actik Core太搶手,來不及結帳就賣完了,300lm加購電池比較貴啊⋯⋯/__\ Actik除了新的電池系統,亮度也是直接double,但是他的使用時間60小時我是不知道怎麼算的,應該用舊的標示最大亮度幾小時來看比較明白。頭帶則是用比較低階的Tikkina那種一樣寬的樣式,然後跗附上哨子一枚。我個人比較喜歡舊款頭帶,像Tikka+/XP那樣質感比較好。但RXP那樣後面變成兩條反而不好用,因為燈比較重,頭帶比較難調到不會滑又不會太緊的狀態。 最大亮度300ml已經比前一代的旗艦RXP的180/215lm強到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可能R系列改款會出現400lm也不一定⋯⋯因為最大亮度300lm可以一直打不會燒掉,所以也取消了之前按兩下的boost模式也是合理,操作只剩按一下跟長按(紅燈)。最低5lm是很不亮,半夜起來上廁所找東西不會打擾別人那樣。但是Petzl的按鍵操作邏輯是按一下兩秒內沒接著按的話,再按一下是關燈,全滅要重來,在完全沒有其它光線的環境下會「暫時失明」有點不適應,要再多按幾下也讓人覺得很多餘,本來從1到3只要按兩下,超過兩秒就變成要按四下,法國人我不懂你啊!(但RXP有兩顆按鍵,主按鍵長按是開/關,按一下是換檔,

好吵的Arcteryx Beta SL

始祖鳥的Beta SL今年2017做了改版, 加入了C-KNIT稱作Hybrid, 重量從315g變成350g, 價格也多了100鎂, 相當驚人 Beta SL用的是Paclite, 跟Alpha SL一樣都是N40的布料, 但我比較不解的是, Beta SL衣襬比較短, 帽兜也比較小, Beta有兩個插手口袋但沒有腋下拉鍊, Alpha只有一個胸前口袋, 跟兩側腋下通風拉鍊,  但是Beta卻比Alpha SL多了十公克, 而且Beat訂價也比Alpha多了20鎂, 真的很奇妙. 之前也有買一件The North Face的Paclite外套, 也是黃色的, 這兩件放在一起真的還真像. TNF胸前口袋, 插手口袋, 腋下拉鍊該有的都有, 但除了胸前口袋有做防水膠條, 其他拉鍊都是用檔板擋起來的, Beta SL的拉鍊則全都是防水拉鍊. TNF那件Paclite大概上山穿了三四次, 平常就當作冬天的風雨衣, 然後幾次颱風穿出門, 發現怎麼沒兩下外套內就全都濕了, 想說會不會是流汗反潮, 但也不過就穿著走了不到幾分鐘出去拿個東西而已, 怎麼有可能流汗到返潮呢? 有幫他補了潑水劑, 看會不會好一點. TNF那件跟Beta SL雖然都是Paclite, 但TNF那件摸起來就比較柔軟, 表面也像是荷葉樣那樣有點霧霧的, 拉扯布料感覺有點微微的彈性; 而Beta SL則是完全不同, 布料又硬又粗糙, 沒有有彈性又吵. 對, 他真的很吵, 尤其是把帽兜戴起來, 布料磨擦的聲音真的會讓人翻白眼. 除了布料很吵之外, Beta SL的帽兜拉繩設計也很怪, 把扣具跟繩子都做在衣服內側, 非常的難調整!! 幸好拉緊帽兜之後, Beta SL的的帽沿比TNF挺, 在遮雨跟視線上都處理得比較好, TNF的帽沿幾乎就是貼在額頭上. Beta SL是始祖鳥高山外套裡帽兜最小的了, 其他都做兼容頭盔大得不像話, 除非是攀岩在台灣上山會戴頭盔的真的不多, 這也是我買Beta SL的原因 但我對Beta SL的布料摩擦聲還是很不能接受阿!!! Beta SL Paclite TNF Paclite, 買三四年了, 型號不可考, 很容易外面下雨裡面濕 TNF拉鍊沒有防水膠條 Beta SL拉鍊都有上膠 TNF帽兜拉繩在外面, 比較